【GRE 趨勢】GRE Optional,都是誰在交成績?

大家好,我是字神帝國的李碩老師!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底下這篇我最近讀的 Paper (去年 2022 剛發表!),這是文獻上第一篇有調查申請者特質與 GRE Optional 關係的文章,覺得很適合給不確定要不要交 GRE 成績的同學一些參考!

如果你也想知道都是誰在交成績給 GRE Optional 的科系,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 文章標題:Who Sends Scores to GRE-Optional Graduate Programs? A Case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atent Profiles of Applicant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nsity to Submit GRE Scores

▍ 重點摘要:

❶ 本研究主要調查在一間美國研究型大學中,GRE Optional 的 Programs 裡申請者的背景 (請注意本研究有剔除國際生,data 都是大學在美國念書的申請者)。這些申請者「所畢業的大學」可分為三個類別:More / Moderately / Less Selective (高 / 中 / 低嚴格篩選性)

❷ 研究發現,畢業自 less selective 大學的申請者,相較另外兩類別,更傾向提交 GRE 成績。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 less selective 的學生可能對於 GRE Optional 的政策「較有疑慮」,他們覺得不交成績可能影響最後錄取;二是這些學生可能認為自己「大學名聲較低」,若提交成績,可彌補校名問題,也展現自己對於做學術已準備好了的積極心態。

❸ 從有繳交成績的申請者來看,less selective 的成績明顯高於 more selective,分數如下:Verbal (158.32 vs. 154.94)、Quantitative (153.38 vs. 150.70)、AW (4.41 vs. 4.19)。

▍ 啟示:

雖然這個研究的 data 沒有國際生,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它的研究結果,再綜合其他文獻,來獲得一些 insights:

💡 校名在申請上佔有一定重要性

其實在南加大教授 Julie Posselt (2016) 的專書 Inside Graduate Admissions: Merit, Diversity, and Faculty Gatekeeping 中 (超多 GRE 單字的一本書🤣),就有針對多所名校 Admissions Committee 做過滿深入的研究。她發現教授在篩選申請者時常有「菁英情節 (Elite Homophily)」,亦即教授們偏好來自自己母校或知名大學的申請者。Committee 常認定名校畢業的申請者有一定的學術訓練,因此傾向錄取。所以上述研究中,校名不好的學生會想要交 GRE 來展現自己的學術能力,似乎滿說得通。

而美國教授又聽過臺灣哪些大學呢?我相信一定不多,我是政大畢業,至少當初在美國時真的沒什麼教授知道政大 (系上也沒有臺灣教授),而唯一知道政大的是一位博士生,因為他曾經到政大語言中心學過中文😅

💡 量化資訊加速 Committee 審查

熱門校系每年都會收到海量的申請文件,所以 Committee 在做審查時也會經過很多 round。Posselt 一書提及,為了要增加整個篩選效率,跟數據相關的申請資料就常扮演關鍵角色。這些資料包含了 GPA、TOEFL/IELTS、GRE,以及上面所說的學校排名。因此,把標準化測驗考高 (GPA 跟大學排名已無法努力),先抓住審查者的注意力,不要很快被刷掉,其實是很有道理的策略。

💡 GRE 分數是很可以努力的

從上述研究中,滿驚人的一個發現是 less selective 的 GRE 分數是高於 more selective 的。所以這邊滿需要鼓勵那些自覺申請體質不佳的同學,不要放棄這個能增加你申請強度的考試 (尤其又知道 Committee 容易有前面所述的兩點狀況)。而若本身申請體質就很不錯的同學 (校名好、語言成績高、有研究或工作經歷等),恭喜你,已經有很棒的立基點,若還有一個亮眼的 GRE 成績,相信很有錦上添花之效。我自己教過特別多不同程度跟背景的學生,也相信 GRE 是個很能短期衝刺、掌握方向拿到理想成績的考試。

雖然我們從很多網路資訊或身邊朋友的意見,會感覺研究所對 GRE 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不過在看了那麼多文獻後,我認為仍有一定比例的教授會默默對於這個量化數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解讀 (沒辦法,刻板印象永遠存在)。

當然,每個研究都有可以吐槽之處,我這篇所提到的研究也不例外 (就像我們不知道那些有提交 GRE 成績的申請者是不是最後有成功錄取等),但至少這研究是發表在教育領域很不錯且有 peer review 的期刊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種種文獻得知一些有別於他人經驗的資訊,藉以建構更完整的留學申請面貌。

感謝大家很有耐心閱讀至此,我是李碩老師,美國 Indiana University 應用語言學碩士 (GPA 3.97),喜歡用科學的方式進行 GRE 教學與趨勢分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些啟發,喜歡的話,可以按讚、分享、收藏,或在底下留言與我有些交流,也歡迎大家追蹤我的 Dcard 卡稱 Instagram,我們下篇文章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